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孕媽咪隆乳問題集

孕媽咪隆乳問題集 這篇楊醫師搜集了一些常見懷孕與隆乳相關的問題解答說明,分享給大家! 問題1: 做過隆乳手術後,可以哺乳嗎? 解答: 這是許多女性在考慮隆乳手術時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其實現今大多數主流隆乳手術 (筋膜下跟雙平面) ,因為兩者假體放置平面都在乳腺之下,所以並不會影響乳腺結構與哺乳功能喔! 另外若是選擇腋下或是胸下緣切口路徑,就也不會有經過乳腺組織的疑慮,有些乳暈邊緣切口的開法,會經過或是破壞到部分下緣的乳腺組織,可能會造成後續哺乳的乳腺阻塞,這要跟此類的手術醫師詳細討論喔~ 只要手術方式安全、醫師評估良好,未來還是能夠正常哺乳。媽媽的愛,不會因為美麗而打折,但還是建議在術前與醫師討論清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讓美麗與母愛都能兼顧。記得術後有哺乳計劃的媽咪,也要特別注意乳腺疏通與乳房護理喔! 問題2: 隆乳後若生小孩哺乳,要特別注意什麼? 解答: 其實只要手術路徑沒有傷害乳腺,大多數隆乳媽咪都能順利哺乳。若是選擇腋下或是胸下緣切口路徑,就也不會有經過乳腺組織的疑慮,有些乳暈邊緣切口的開法,會經過或是破壞到部分下緣的乳腺組織,可能會造成後續哺乳的乳腺阻塞,這要跟此類的手術醫師詳細討論喔~ 但術後在哺乳期間,有幾件事特別需要小心: 🔹 定時擠乳,避免乳腺阻塞 隆乳後的乳房組織可能稍緊實,一旦乳腺阻塞,更容易感到脹痛不適。 🔹 預防塞奶與乳腺炎 哺乳初期要養成勤擠奶、讓寶寶正確含乳的習慣,才能減少乳腺積奶、發炎風險。 🔹 注意乳房變化 如果出現局部紅腫、發熱或持續疼痛,務必盡快就醫,避免乳腺炎惡化。 問題3: 隆乳後若哺乳擠奶,會影響到假體形狀嗎? 解答: 其實不用過於擔心,假體通常放在乳腺下方(肌肉下或筋膜下),而擠奶主要是針對乳腺與乳竇刺激,並不會直接影響假體。但如果長期嚴重塞奶、乳腺炎沒妥善處理,的確可能影響乳房外觀,但與假體本身無直接關聯,關鍵還是在於哺乳期的乳房照護。 有些人會問:那退奶針能幫助維持胸型嗎? 其實退奶針的目的是幫助抑制泌乳、加速退奶過程,減少哺乳過程中胸部因為漲奶退奶而造成的胸部維持韌帶彈性疲乏,對於胸部正常組織以及胸型的彈性維持,老實說是會有幫助的!所以您若真的非常在意胸部的形狀,可以考慮產後直接打退奶針不要餵母乳,不要被「一定要餵母乳」這個傳統思想束縛以及綁架喔~但若退奶太快或乳腺未疏通,仍有硬塊、變形的風險喔! ✔️ 建議...

產後媽咪特別篇1—周產期憂鬱。feat.精神科李宛臻醫師

 「產後的我困頓和憂鬱,總覺得披了一件名為『母親』的皮囊在呼吸,行走,活動……你得這樣那樣,不為自己也為孩子。……我是誰?我在哪裡?難道只為孩子而存在,彷彿提供乳汁的機器?」.   李欣倫《以我為器》 

前言

之前的產後媽咪系列文章,楊醫師有寫到「產後媽咪最常會遇到的三大身材問題」,其實身材問題反而是好解決,交給我們整形外科醫師就行,但若是心理健康上遇到問題,那實則為一大難題,而且是不能不解決的問題,因為產後媽咪您,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伴侶以及整個家庭,楊醫師特地邀請我的大學同窗好友—「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李宛臻醫師來談談「周產期憂鬱」。

什麼是周產期憂鬱?

周產期憂鬱 (Perinatal depression) 指的是在懷孕期間,或產後出現的憂鬱症狀。所以俗稱的「產後憂鬱」其實不盡然正確,產前就有可能會有憂鬱症狀,研究發現,產期憂鬱症狀有一半以上在備孕或懷孕期間就已經開始出現。根據統計,每七名婦女,就有一名曾經歷過周產期憂鬱。由此可見其發生率是非常之高!

周產期憂鬱症狀有哪些?

高達85%的新手媽媽都曾有過所謂的產後情緒低落(baby blue),這是一種短暫的情緒失調狀態,媽媽們可能會沒來由地想哭、易怒或時常感到焦慮不安。一般的產後情緒低落,大多持續一兩週後就會自行緩解,也不需要額外治療。

但若是憂鬱持續達到兩週以上,症狀嚴重度更高,例如對於曾經喜愛的活動都失去興趣,整日感到疲憊,動作反應遲緩,無法集中專注力,難以對事情下決定,感到嚴重的自我價值感低落或罪惡感,或甚至出現想傷害自己或嬰兒的想法,就有可能已經達到周產期憂鬱的程度,需要進一步接受身心科評估及治療。目前台灣最常用於篩檢周產期憂鬱的工具為「愛丁堡產後憂鬱評估量表」,總分若達10分以上可能有輕度憂鬱狀況,建議尋求進一步評估和協助,媽媽們可以上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的網站進行自我檢測喔 ! 


周產期憂鬱的成因

周產期憂鬱的成因相當複雜,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體內性荷爾蒙、壓力荷爾蒙及甲狀腺素的劇烈波動,都會對情緒帶來很大影響,此外,懷孕過程中女性身材及自我形象的變化,產後照顧嬰兒的辛勞,睡眠剝奪且缺乏完整休息的生活型態,以及育兒對女性職涯以及婚姻生活的衝擊,都是新手媽媽的壓力來源。過往研究發現,懷孕前曾有憂鬱症病史,或有憂鬱症家族史過往曾經歷創傷事件,以及在懷孕期間較缺乏親友支持的人,出現周產期憂鬱的風險又比一般人更高。

 

周產期憂鬱的治療

輕度的周產期憂鬱,可以心理治療為首選,但若憂鬱達到中重度等級,就需要考慮同時合併藥物治療。周產期憂鬱若未妥善治療,會有較高風險合併胎兒早產及低出生體重的問題,也會影響日後母親和嬰兒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孩子長大後有發展遲緩的風險也可能提高。


目前治療憂鬱症最常使用的藥物有兩種:

  •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 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這些藥物可以調節體內血清素濃度,進而改善憂鬱症狀,不過通常需要服用四到六周以上,才能看到療效。在服藥期間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口乾、頭痛、白天嗜睡或夜間失眠等。這些藥物對於新生兒的影響,最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過往研究發現,在第三孕期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孕婦,小孩有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風險是一般孕婦的兩倍,因此孕婦在考慮藥物治療時,應多諮詢身心科醫師的專業建議。


若產後有哺餵母乳的考量,其實大部分的抗憂鬱藥物在母乳內的濃度都相當低,對新生兒的生理幾乎沒有影響,也因此,即使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也不一定要停止哺餵母乳。另外,某些藥物(例如sertraline,以及paroxetine這兩種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在母乳中的濃度較低,可做為母乳媽媽用藥治療的優先選項。


周產期憂鬱經過適當治療後,大多可以完全緩解,服藥治療所需要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在憂鬱症狀改善之後,會建議至少再持續服藥治療半年以鞏固療效,持續回診和醫生討論病情及治療計畫,以及搭配生活方式的調整,例如安排生活作息表,讓自己在照顧嬰兒的零碎時間中,能規劃塊狀的完整休息時間。

最重要的是身邊的支持和愛,伴侶要當最願意傾聽無條件支持你的那位,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叔叔嬸嬸以及親近的朋友們,有需要幫忙的話盡量說出來以及尋求協助,相信他們會非常願意幫忙的,提供伙食支援或是請家人「支援收嬰」,出門享受一下屬於自己的me time,重新把母愛值充電滿滿,繼續享受育兒甜蜜又充實的時光。


作者特別推薦:



本文作者:李宛臻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

  • 現任: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 專長: 

    •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習障礙、發展遲緩、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情緒行為障礙等
    • 身心精神醫學:失眠、憂鬱、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等  
  •  相關資料:


本站部分圖片來源來自VecteezyFreepicFlaticon。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先通知作者,並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以及盜用圖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