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隆乳怎麼降低莢膜攣縮機率呢?

隆乳術中如何預防 莢膜攣縮 或是降低 莢膜攣縮 的機率呢? 楊醫師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 隆乳術後的莢膜攣縮 (Capsule Contracture),莢膜攣縮是所有隆乳醫師最不想遇到的情形之一,除了考慮患者本身的體質因素之外,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那如何預防?這篇來講一下就醫師本身,術前術中如何去避免莢膜攣縮。 「個人體質跟莢膜攣縮的相關性」 Q: 有沒有自體免疫疾病、疤痕、蟹足腫體質?   A: 目前 沒有明確醫學證據 ,證明 自體免疫疾病以及蟹足腫體質,跟隆乳莢膜攣縮有直接關聯  , 但二者都與「體質性膠原纖維增生反應」有關,因此在理論上,蟹足腫體質患者 可能 有較高機率出現較厚或緊縮的莢膜反應,但這並非絕對,且不構成隆乳的禁忌症。   可 能的關聯機制(理論推測): 膠原蛋白過度生成反應或發炎反應 蟹足腫體質與莢膜攣縮都涉及到局部膠原蛋白與纖維組織過度生成   有人推測蟹足腫體質患者在假體周圍也可能生成較厚的莢膜。      不同點:組織類型與發炎反應程度   在某些自體免疫體質下,身體對植入物的免疫反應可能較為激烈,進而提高莢膜攣縮或其他免疫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慢性發炎體質: 會促進纖維母細胞活化以及膠原蛋白沉積 Q:有 蟹足腫體質可以隆乳嗎?   A: 不 建議因蟹足腫體質而完全放棄隆乳,但術前要讓醫師充分知情,因為蟹足腫體質較可能會導致手術切口的疤痕增生。手術可以盡量避免乳暈切口,降低細菌污染風險 Q:有自體免疫疾病 可以隆乳嗎?   A: 自體免疫疾病非 隆乳絕對禁忌症,但 術前要與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 確保疾病處於「穩定緩解期」,並且 謹慎選擇假體與手術方式,降低術後發炎風險(如內視鏡腋下、雙平面植入),然後 術後嚴密追蹤莢膜形成情形   「術中手術醫師如何預防以及降低莢膜攣縮的機率」 為何會發生隆乳莢膜攣縮? 細菌污染與生物膜(Biofilm)形成:最關鍵原因之一, 即使無明顯感染,少量細菌殘留於植入物表面,也可能形成「生物膜」,誘發慢性免疫反應與纖維化 術中無菌操作不足: 若手術過程中未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增加細菌接觸假體的機會。 因此衍生出 「 14-Point Plan 無菌守則 」 來降低莢膜攣縮風險 血腫或漿液腫: 術後...

產後媽咪特別篇3—孕產婦腕隧道症候群。feat.手外科楊弘維醫師

 「懷孕期間,突然覺得手指到手掌會麻麻刺刺的,失去感覺,甚至會有點痛,尤其是大拇指到無名指側的範圍,在某些姿勢下會特別嚴重......」今天楊醫師來跟各位聊聊另一個孕產婦常見問題:腕隧道症候群(Pregnancy-related CTS)!

楊醫師是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同時也是一名「手外科」專科醫師,以前楊醫師還在台大醫院時最常遇到的急診問題之一就是手外科創傷,手外科負責的範圍是手指跟手腕以上的問題,包含手指骨折、斷指、手部肌腱血管神經受傷等等,也包含了像是腕隧道症候群、板機指、媽媽手等常見手部疾病。

腕隧道症候群

最常見的手部神經壓迫疾病之一就是「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了!所謂「腕隧道」是特指「正中神經Median nerve」經過手腕處,與「深淺屈指肌腱」和「屈姆長肌」肌腱總共九條肌腱,被上方的腕橫韌帶以及下方的手腕骨所包圍形成的隧道。

而腕隧道症候群就是指,「正中神經」因為在腕隧道被壓迫導致神經學症狀產生(刺、麻、痛、感覺喪失、運動能力喪失),正中神經在手感覺分佈範圍為:掌側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拇指側一半)、手掌一半(靠拇指側)

手的另一半感覺是「尺神經Ulnar nerve」掌管的,尺神經若也被診斷在手腕處壓迫,則稱為「蓋氏通道症候群Guyon's Canal syndrome」,較為少見。


孕產婦腕隧道症候群

一般人跟手部工作者得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機率為4-10%,而孕產婦得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比率高達30-60%,幾乎可以說是一半以上的孕產婦都會有手部麻木的症狀,原因多數是認為賀爾蒙變化引起的局部水腫,造成腕隧道變狹窄,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根據2001年Turgut以及2015年Meems研究顯示,較大年紀、剖腹產、懷孕期體重增加較大、較高BMI、較大水腫程度、周產期憂鬱指數較高等,這些是會造成懷孕期間腕隧道症候群機率增加的危險因子。

治療方法多半是建議保守性治療,像是先減少會造成手指麻木的姿勢、一旦症狀出現多讓手腕休息不要彎曲、佩戴護腕、低鹽飲食減少水腫等,進一步的治療像是:物理治療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甚至到類固醇局部注射等,非到莫可奈何之際,孕婦是先不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為何不建議孕婦接受手術治療呢?因為大多數的媽咪在產後一到四個月,腕隧道症狀都會緩解到消失不見,恢復到正常,但根據Meems在2017年的追蹤研究,顯示仍有部分比例的媽咪(六個有一個)在產後一年仍有腕隧道症狀,特別是那些「懷孕時腕隧道症狀較早出現懷孕時腕隧道症狀較嚴重以及「較高的產後憂鬱指數」的媽咪。

楊醫師是建議產後媽咪,若持續有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先保守性治療減輕症狀,另外體重管理包括減重也是一個好方法,甚至是要優先考慮的,而若是症狀持續甚至有惡化情形,勢必是要去諮詢專科醫師(復健科醫師、手外科醫師)做更近一步的治療。


本站部分圖片來源來自VecteezyFreepicFlaticon。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先通知作者,並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以及盜用圖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按讚、留言以及分享喔~歡迎到楊醫師IG逛逛😁
搜尋「pshwyang」或是「整外傑夫羊」那裡有更多的醫美相關資訊以及案例分享!
如有醫美相關問題,歡迎找楊醫師現場諮詢,看診與時間請參閱我的「看診資訊」欄喔!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