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隆乳怎麼降低莢膜攣縮機率呢?

隆乳術中如何預防 莢膜攣縮 或是降低 莢膜攣縮 的機率呢? 楊醫師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 隆乳術後的莢膜攣縮 (Capsule Contracture),莢膜攣縮是所有隆乳醫師最不想遇到的情形之一,除了考慮患者本身的體質因素之外,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那如何預防?這篇來講一下就醫師本身,術前術中如何去避免莢膜攣縮。 「個人體質跟莢膜攣縮的相關性」 Q: 有沒有自體免疫疾病、疤痕、蟹足腫體質?   A: 目前 沒有明確醫學證據 ,證明 自體免疫疾病以及蟹足腫體質,跟隆乳莢膜攣縮有直接關聯  , 但二者都與「體質性膠原纖維增生反應」有關,因此在理論上,蟹足腫體質患者 可能 有較高機率出現較厚或緊縮的莢膜反應,但這並非絕對,且不構成隆乳的禁忌症。   可 能的關聯機制(理論推測): 膠原蛋白過度生成反應或發炎反應 蟹足腫體質與莢膜攣縮都涉及到局部膠原蛋白與纖維組織過度生成   有人推測蟹足腫體質患者在假體周圍也可能生成較厚的莢膜。      不同點:組織類型與發炎反應程度   在某些自體免疫體質下,身體對植入物的免疫反應可能較為激烈,進而提高莢膜攣縮或其他免疫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慢性發炎體質: 會促進纖維母細胞活化以及膠原蛋白沉積 Q:有 蟹足腫體質可以隆乳嗎?   A: 不 建議因蟹足腫體質而完全放棄隆乳,但術前要讓醫師充分知情,因為蟹足腫體質較可能會導致手術切口的疤痕增生。手術可以盡量避免乳暈切口,降低細菌污染風險 Q:有自體免疫疾病 可以隆乳嗎?   A: 自體免疫疾病非 隆乳絕對禁忌症,但 術前要與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 確保疾病處於「穩定緩解期」,並且 謹慎選擇假體與手術方式,降低術後發炎風險(如內視鏡腋下、雙平面植入),然後 術後嚴密追蹤莢膜形成情形   「術中手術醫師如何預防以及降低莢膜攣縮的機率」 為何會發生隆乳莢膜攣縮? 細菌污染與生物膜(Biofilm)形成:最關鍵原因之一, 即使無明顯感染,少量細菌殘留於植入物表面,也可能形成「生物膜」,誘發慢性免疫反應與纖維化 術中無菌操作不足: 若手術過程中未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增加細菌接觸假體的機會。 因此衍生出 「 14-Point Plan 無菌守則 」 來降低莢膜攣縮風險 血腫或漿液腫: 術後...

產後媽咪特別篇2—孕產婦與痔瘡。feat.大腸直腸外科謝依蒨醫師

懷孕及產後媽咪最難以啟齒的問題是什麼?答案就是:「痔瘡!」要處理也不是,不處理也不是,該怎麼辦?

前言

之前的產後媽咪系列文章,楊醫師有寫到「產後媽咪最常會遇到的三大身材問題」,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更常見而且羞於提及,那就是痔瘡!臨床統計,大約七成的孕婦在孕程中期就有痔瘡的困擾,而且可能隨著產程越變越嚴重,楊醫師特地邀請我的大學同窗好友 —「大腸直腸外科」謝依蒨醫師來談談「孕產期痔瘡」常見問題Q&A!

Q1:為什麼產婦會得痔瘡?

  • 「痔瘡」簡單來說,就是肛門口的靜脈腫脹曲張,是人體正常的組織,只是隨著時間老化以及錯誤的排便方式,造成脫垂或腫大,孕婦因為肚子有寶寶腹壓太大影響靜脈回流、加上壓迫腸道造成排便困難,就容易造成痔瘡急性發作,疼痛腫脹或是出血變明顯,若是自然產時,因為下腹部出力過度,也很有可能造成痔瘡急性脫出,塞不回肛門口的窘境。


Q2:要怎麼避免痔瘡發作?

  • 就如同剛剛說的,其實痔瘡沒有發作時是肛門口正常的一塊組織,是可以和平共處不互相影響的,若要避免它持續惡化或是急性發作,最重要的就是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久坐馬桶(尤其是帶手機進廁所),也要避免急性出力的解便,最好的排便習慣就是有便意再去上廁所,解完就離開,待在馬桶上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有的病人都會跟我說,他們需要在馬桶上醞釀便意,或者是覺得解不乾淨,要再坐久一點,把剩下的排空,其實這樣是不對的習慣,腸胃道本來就是一直往下蠕動,隨著我們持續的活動,大腸就會把大便往下推擠,自然推到肛門口就會再有便意感了。

Q3:懷孕期間急性發作好痛怎麼辦?

  • 在懷孕期間急性發作真的非常的不舒服,能夠緩解症狀的方式包含了溫水坐浴、維持細軟便,可以依賴一點軟便藥幫助,基本上目前輕微的軟便藥是在孕期可以正常服用不影響胎兒的,也可以使用藥膏或塞劑緩解症狀,也可以選擇加上針對靜脈循環專門的痔瘡口服藥,為類黃酮類藥物,從柑橘類提煉,在第二孕期後使用不影響胎兒。

Q4:真的痛的受不了了,我可不可以直接切掉它?!

  • 其實在孕期的第四到六個月,是媽媽跟胎兒相對最穩定的時期,若真的要手術是可以的,但是考量到孕期中風險跟任何考慮都會增加,因此會把手術留待最後關頭,例如出血嚴重至貧血或是反覆急性發作無法脫離藥物的程度,再進行手術較有意義!

Q5:我終於生完了,可不可以早點跟痔瘡分手!

  • 目前我個人的經驗,是自然產後一週剖腹產後兩週,是適合手術的時機,肛門口的傷口和自然產後會陰切開的傷口照顧方式是一樣的,因此自然產後一週身體比較穩定的狀況下,若是痔瘡已經嚴重到影響月子期間無法好好休息,就是適合跟他說分手的時機。

Q6:我生完就有了痔瘡,可是不會痛,但怕下一胎又變更大,要不要先切掉它?
  • 如果妳跟痔瘡一直安然共處,肛門口又不太適合反覆的手術,若是都沒有急性發作過(腫、痛、流血),可以選擇在所有的胎次都生完之後再一起處理,如果你在前一胎的孕程就已經有急性發作或因此而感到困擾、影響到生活品質,那就建議在下一胎懷孕之前先處理掉,否則萬一在下一次懷孕期間又發作,甚至在孕期中還要考慮如何處理他,那就會變成非常煎熬的決定!


本文作者:謝依蒨醫師(乳房外科暨大腸直腸外科雙專科)

  • 現任: 

    • 高雄維馨乳房外科醫院副院長 
    • 高雄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 高雄雅丰席睿診所乳房外科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 台中誠美學診所乳房外科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 米蘭時尚診所高雄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 專長: 

    • 大腸直腸微創手術、直腸肛門手術、乳房超音波篩檢、乳房微創手術
  •  相關資料:



本站部分圖片來源來自VecteezyFreepicFlaticon。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先通知作者,並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以及盜用圖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留言

熱門文章